我就算揮金如土,也不會破產!NBA這5人真敢這樣說
2025年NBA通過新轉播合同推動薪資體系膨脹,工資帽較前一年增長約10%,達到歷史高位。這一增長直接促使更多球員進入年薪4000萬至5000萬俱樂部,預計未來五年內薪資過4000萬的球員將超過70人。而在NBA,“億萬富翁” 從來不是新鮮詞。動輒上億的合同、天價代言費,讓頂級球星們輕松躋身財富金字塔尖。但諷刺的是,據統計,約 60% 的NBA球員在退役后 5 年內會陷入財務危機 —— 揮霍無度的生活、混亂的投資、高昂的贍養費,足以讓千萬財富化為烏有。不過,凡事總有例外,一些巨星不僅在球場上叱咤風云,在財富管理上更是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與遠見。今天要說的這 5 位球星,即便每天揮金如土,也不用擔心破產,對他們而言,“破產” 的難度,恐怕比拿一個 NBA 總冠軍還要大。
斯蒂芬?庫里:從 “萌神” 到 “商業巨頭”
庫里的財富積累,是 “實力 + 運氣 + 眼光” 的完美結合。在勇士的 14 年里,他手握 5 份 NBA 合同,總薪資超過 4.7 億美元,光是這份收入,就足以讓普通人幾輩子衣食無憂。但真正讓他 “錢花不完” 的,是球場之外的布局。2013 年,當耐克還在猶豫是否要給庫里一份體面合同時,安德瑪果斷拋出橄欖枝。如今,庫里不僅是安德瑪的 “頭牌”,更簽下了一份價值 6 億美元的終身合同 —— 這意味著,即便退役,他每年也能從品牌方拿到穩定收入。更關鍵的是,庫里還持有安德瑪的股份,隨著品牌市值上漲,每年的分紅都堪稱 “天文數字”。他的商業版圖不止于此:創辦影視公司、投資科技初創企業、與餐飲品牌合作…… 甚至連勇士隊都多次表示,希望他退役后進入管理層。
庫里的財富安全感,還來自于 “低欲望” 的生活態度。他不買私人飛機,代步車是普通 SUV,妻子阿耶莎也并非熱衷奢侈品的 “炫富型” 伴侶。一家人最大的開銷,或許是偶爾的度假和慈善捐款。這樣的消費觀,配上源源不斷的收入,難怪有人調侃:“除非庫里全家每天去買私人島嶼,否則這錢真的花不完?!?/p>
沙奎爾?奧尼爾:被籃球耽誤的 “投資鬼才”
提到奧尼爾,多數人想到的是賽場上 “碾壓式” 的統治力,或是退役后在解說席上插科打諢的幽默。但鮮有人知,這位 “大鯊魚” 是 NBA 史上最具投資頭腦的球星之一,他的財富積累,早已超越了 “打球賺錢” 的范疇。
奧尼爾的投資眼光,早在 20 多年前就顯露無遺。當年谷歌尚未上市時,他聽從朋友建議,用不多的錢購入了一批原始股。如今,谷歌市值突破萬億美元,奧尼爾手中的股份價值早已翻了上萬倍 —— 光是每年的分紅,就比他整個 NBA 生涯的薪資總和還要多。除了科技股,他的投資遍布各行各業:連鎖健身房、快捷酒店、電影院、汽車 dealership…… 甚至連 “五分錢商店” 這樣的下沉市場,都有他的身影。
退役后的奧尼爾,賺錢能力絲毫未減。作為 TNT《Inside the NBA》的核心解說,他每年能拿到千萬美元薪水;各種商業活動、演講邀約不斷,出場費堪比現役巨星。更難得的是,他從不沾染賭博、揮霍等惡習,財富只增不減。難怪球迷說:“奧尼爾的財富就像他的體重一樣,只漲不跌,想讓他破產?除非谷歌倒閉。”
凱文?杜蘭特:從 “得分機器” 到 “投資達人” 的跨界逆襲
杜蘭特的 NBA 生涯總薪資即將突破 5 億美元,加上耐克那份價值上億美元的終身合同,光是 “死工資” 就足夠讓他衣食無憂。但真正讓他實現 “財富自由” 的,是在投資領域的大膽布局。早在 2014 年,當多數球星還在沉迷買房買車時,杜蘭特就盯上了新興的數字貨幣領域。他不僅自己大量買入,還成立了投資公司,扶持區塊鏈初創企業。幾年后,數字貨幣迎來爆發期,杜蘭特的投資回報率高達數十倍,賺得盆滿缽滿。如今,他的投資版圖涵蓋科技、媒體、體育等多個領域,光是持有推特(現 X 平臺)的股份,就價值數億美元。
杜蘭特的 “財力”,在一件事上體現得淋漓盡致:2022 年,他自掏腰包 1.5 億美元,為自己家鄉的高中翻修球館,包括新建訓練設施、鋪設頂級地板、配備最新的運動科技設備。這樣的 “豪舉”,沒有雄厚的資本做后盾,根本不敢想。正如他自己所說:“錢對我來說只是數字,我更在意的是如何用它做有意義的事?!?/p>
勒布朗?詹姆斯:現役唯一 “十億美元俱樂部” 成員
詹姆斯的財富積累,堪稱 “教科書級” 的規劃。作為現役唯一身家突破 10 億美元的球星,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精準且長遠。從進入聯盟開始,他就拒絕 “快錢” 誘惑,專注于打造個人品牌:與耐克簽下終身合同(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)、成為利物浦俱樂部小股東、創辦傳媒公司 “Uninterrupted”、投資披薩連鎖店……
詹姆斯的薪資同樣驚人:截至 2023-24 賽季,他的 NBA 總薪資已突破 5.3 億美元,下一份合同有望讓他成為史上首位薪資破 6 億的球員。但比收入更可怕的是他的 “省錢哲學”—— 他曾在采訪中說 “舍不得用流量”,外出吃飯會主動打包,甚至連手機套餐都要精打細算。這種 “該花則花,該省則省” 的態度,讓他的財富雪球越滾越大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詹姆斯早已將目標瞄準 “球隊老板”。他多次公開表示,未來希望收購一支 NBA 球隊,而以他目前的財富增速,這只是時間問題。當一個人的財富足以 “買下球隊” 時,“破產” 二字,早已從他的字典里消失了。
邁克爾?喬丹:不止是 “籃球之神”,更是 “財富之神”
如果說前面四位的財富是 “雄厚”,那喬丹的財富就是 “斷層式領先”。作為 NBA 史上最會賺錢的運動員,他的身家早已突破 40 億美元,比很多 NBA 球隊的市值還要高。喬丹的財富核心,來自于與耐克的深度綁定。1984 年,他與耐克簽下一份 5 年 250 萬美元的合同,如今,“Air Jordan” 系列已成為全球現象級品牌,每年為耐克創造超過 40 億美元的營收。而喬丹本人,每年能從耐克拿到至少 2 億美元的分紅 —— 這意味著,即便他什么都不做,每天也能躺賺 50 多萬美元。
2023 年,喬丹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拋售了黃蜂隊的多數股權,這筆交易讓他的財富再上一個臺階。此外,他還投資了賽車隊、餐飲連鎖、高爾夫球場等,每一筆都堪稱 “穩賺不賠”。有人開玩笑說:“想讓喬丹破產,除非他每天去拉斯維加斯豪賭,而且場場輸光 —— 但就算這樣,估計也得賭上幾十年。”
真正的 “財富自由”,從來不是靠 “揮霍” 來證明,而是靠 “持續創造價值” 來保障。庫里的品牌深耕、奧尼爾的投資眼光、詹姆斯的長遠規劃、喬丹的品牌帝國,本質上都是 “將籃球影響力轉化為長期財富” 的典范。對他們而言,“破產” 確實比 “奪冠” 還難 —— 畢竟,奪冠需要天時地利人和,而他們的財富,早已形成了 “自動增值” 的閉環。當普通人還在為 “錢夠不夠花” 發愁時,這五位 NBA 巨星早已站在了財富金字塔的頂端,笑著說:“想讓我破產?門都沒有?!?/p>